超過99%同行
空調維修中心(總部)
49個月
500萬元
4320個
撥打電話
與售后溝通,20分鐘上門檢修檢測報價
專業上門檢測空調故障進行報價服務售后
服務保修一年,新機器保修三年近日,西安金地常寧府業主陸續收房。有業主投訴稱自己花170萬買的精裝洋房,在維修時撬開瓷磚發現地板下是砂土,沒有水泥,而其他業主房子,也面臨各種質量問題。金地常寧府工作人員表示,他們將起訴視頻發布者。
又是一起精裝修變“驚裝修”的案例。匪夷所思的是,面對房屋裝修質量問題投訴,涉事開發商非但沒有主動解決問題,反而想“解決”曝光問題的人,通過倒打一耙來息事寧人。
那么,聲稱起訴視頻發布者的開發商,是不是真的被冤枉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事實上,瓷磚地板下全是砂土的問題,不僅有視頻作證,這一細節也被當地媒體的調查所確認。
而且根據業主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的投訴信息,涉事樓盤不僅是裝修質量堪憂,比如地面開裂、房屋漏水等,還存在著綠化率不達標、物業收費不合理等諸多疑似問題。
頗為諷刺的是,該樓盤不僅售價不低,其開發單位,還不是什么不知名的中小開發商——資料顯示,金地常寧府為金地集團、旭輝地產、招商蛇口三家開發商聯手打造;而在早期的對外宣傳資料中,可以看到“打造高新南純粹洋房社區”等各種天花爛墜的宣傳。
然而,這一被當作人居典范打造的洋房,實際交房時,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,與當初的宣傳預期明顯不符合,以至于在業主看來,“質量差的超出我們的想象”。在此情況下,開發商理應做好整改工作,霸道地將矛頭對準曝光業主,這是什么強盜邏輯?
其實,在房地產市場上,類似精裝修變“驚裝修”的現象,可以說是相當普遍了。尤其是一些調控較嚴的城市,新樓盤往往有價格限制,為了利益最大化,一些開發商就在精裝修上做手腳,偷工減料,以次充好,將承諾的裝修標準大幅縮水。
如本次風波顯示的,面對業主的維權,有的開發商之所以霸道十足,無非是因為,在預售制度的模式下,業主的錢也付了,哪怕裝修存在各種瑕疵,業主都只能被動接受。如果是想要退款,那意味著放棄樓盤升值的價值,對業主來說也是得不償失。
不同于普通商品的是,哪怕開發商被證實存在虛假宣傳,商品房的買賣,是不適用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中的三倍賠償等懲罰條款的。而對于常見的精裝縮水問題,即便業主發現了異常,開發商通常是整改一遍,沒有太多的額外代價。比如據報道,2018年4月,國內才有首個索賠成功的“精裝減配”案例。
開發商和業主地位不對等,違法成本太低,讓一些財大氣粗的開發商,采用各種手段來利益最大化。像前段時間,濟南當地有開發商為了賣房,甚至偽造了地鐵站牌。
常寧府效果圖,宣稱秉承匠心不渝,締造時代仰望的城市封面。常寧府效果圖,宣稱秉承匠心不渝,締造時代仰望的城市封面。
中央反腐強調“房住不炒”,“房住不炒”絕不僅僅是指打擊投機炒房,因為房屋居住功能的實現,同樣要求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,謹守房屋建設裝修的質量標準。像這次風波中,業主花了大價錢買洋房,換來的卻是嚴重偷工減料的裝修,無疑是一件糟心事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對于精裝修房的驗收,目前并沒有強制性的行業驗收標準,只有一些地方出臺了專門的精裝修管理辦法。對于頻繁上演的精裝修變“驚裝修”現象,應該盡快填補行業標準的空白,讓精裝商品房的驗收有嚴格的法律依據。
另一方面,對于開發商裝修縮水等問題,不能只是整改了事。比如此事中,涉事的開發商如果違背了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》,或者存在虛假宣傳,違反了《廣告法》中關于房地產廣告的相關規定,住房監管執法部門理應及時出手,該重罰就果斷重罰。
故障問題在線提交